
-
加快经营体系创新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019-03-0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也在农村。”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代表说,当前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城乡人口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但仍然还有5.64亿人在农村。中央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意在让乡村尽快跟上国家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小农户如何与现代农业衔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如何创新? 陈锡文代表说,不管农业经营体制怎么创新,真正的主体还是农户。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能有丝毫动摇。处理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户的关系,要在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完善针对小农户的扶持政策,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从我国国情和农村发展实际来看,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是越大越好,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要把握好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度,应该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 “今后要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和农
-
江苏及早部署科学春管春耕
2019-03-06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科学春管春耕,优化种植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推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落实关键田管措施,全力夺取夏熟粮油丰收。去冬以来,阴雨寡照时间较长,部分麦田水发苗现象突出,田间杂草发生偏重,病虫害威胁大。对此,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制定小麦、油菜返青期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一是把好肥料运筹关。对基苗肥不足、群体偏小的麦田,施好返青接力肥。对茎蘖数偏多、旺长的麦田,开展镇压或化控。二是把好病虫防治关。对杂草发生偏重的田块,加大春季化除力度。及早部署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等重点病害防控工作,加强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三是把好防灾减灾关。针对雨水总体偏多的情况,及时组织清沟理墒,确保“三沟”排水畅通。立足防范“倒春寒”,及早组织农民落实好追施肥料、化学调控等关键措施。 强化为农服务,扎实推进春管春耕。一是加强农资供应和监管。加强种子、肥料、农药等供需情况调度和物资储备调运,满足春耕生产需求。深入开展春季农资市场整治,净化农资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利益。二是加强指导服务。组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干部、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做好技术培训,帮助解决生
-
通过综合配套措施 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
2019-03-06中办国办《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这一提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传统小农户的家庭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有农业经营户20743万户,其中规模经营农户为398万户,仅占农业经营户的1.9%。另据调查,截至2016年底,把承包经营权部分或全部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约7000多万户,流转的土地约4.7亿亩,占农民承包地总面积的35.1%。部分或全部流转承包经营权的农户,约占全部农户的30%。没有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农户约1.6亿户,约占全部农户的70%。这些自己经营自家承包地的农户大部分劳动力老龄化,素质偏低。他们多是返乡的第一代以及部分第二代农民工,他们进城打工后不能为城市所接纳,在外出打工的最佳劳动年龄过后,只得返乡。他们是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传统经营主体,也就是传统小农户,他们很难再离开农业和农村。由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农业的资源禀赋和城镇化进程所决定,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多元并存的农业经营模式和农业经营主体将长期存在。如《意见》所言,小农户家庭经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形态
-
努力实现小农户的全面发展
2019-03-06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立足我国国情农情,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中办国办《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的制定下发,必将对实现小农户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准确理解把握中央要求,我以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需要确立“保护、提升、组织、服务、富裕”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并在落实上下功夫。 一是保护小农户。大国小农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现代农业不能抛弃小农,剥夺小农,而是要帮助小农,提高小农、发展小农。保护小农户利益,是以人民为本的本质要求,不仅要保护好小农户的经济利益,也要保护好小农户的民主政治权益。一方面要保护好小农户的既得利益,特别是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这是小农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经济权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土地经营权流转,闲置宅基地在符合规定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开发利用,原承包农户和原住户利益不能侵犯,赋予承包小农户充分的土地承包权,绝不能以推进规模经营的名义,强迫小农户流转自己的承包地。盘活用好农民闲置宅基地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小农户拥有资格权的基本权利。集体资产收益分配要向最广大小农户倾斜,尽可能让小农户获得财产性收益。另一方面要充分保障小农户平等享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
-
小农户的福音
2019-03-06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首次从中央和国家层面全面部署这项战略任务。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关键看2.3亿承包耕地的小农户能不能融入现代化,中国的乡村振兴,重点在于2.6亿小农户能不能振兴。《意见》立足国情,立足现实,高瞻远瞩,提出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前瞻性的方针政策和实施措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贯彻落实扶持引导小农户政策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共同作为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方面,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等各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齐头并进,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这无疑是“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的福音。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农村而言,必须做好两篇大文章,一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马克思创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在传统观念里,公有制就是计划经济,私有制就是市场经济。邓小平同志说,市场经济是人类共同的文明,社会主义也可以使用,我们由此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发挥小农户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
2019-03-06大国小农是中国独特的悠久历史传统,更是难以改变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小农户的数量高达2亿多,构成了乡村振兴的最根本力量,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乡愁”。小农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无疑是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中办、国办近日公开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使小农户家庭经营与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相协调,为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创新了政策体系,将更好地发挥小农户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 一、科学认识到小农户在相当长历史时期的必然存在 农业经营规模由基本国情、资源禀赋所决定,由农业发展规律所决定。根据马克思关于工业与农业不同的生产方式理论,家庭经营是农业最有效的主体,也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从全世界农业来看,尽管存在规模大小的差异,但基本上都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其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长期未能解决的吃饭问题,对小农户的认识回归到了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三届八中全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十五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